本報訊 (記者王婭莉)近日,環境保護部暫停審批金沙江中游水電開發項目、華能集團和華電集團(除新能源及污染防治項目外)建設項目、山東省鋼鐵行業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。這是該部堅守環評標準的重要舉措。
環境保護部環境影響評價司負責人向媒體說明,在當前經濟形勢下,為貫徹落實中央的決策部署,環保部按照特事特辦、急事速辦的精神,對符合中央政策要求和環保準入規定的民生工程、基礎設施、生態環境建設、災后重建等項目環評及時進行審議。2008年11月至2009年5月底,環保部會議審議同意批復項目環評文件365個,項目總投資14428多億元,其中交通、水利、輸變電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125個,總投資4521多億元;對總投資達1467億元的29個化工石化、鋼鐵、火電項目采取暫緩審批或不予批復等措施,有力地促進了產業結構調整。
在拉動內需的大背景下,一些地方低水平重復建設、“兩高一資”項目可能會借機卷土重來。中央領導同志多次指示,要求絕不能為保增長而把犧牲環境作為代價。為此,環保部在提高審批效率的同時,嚴格把好高耗能、高污染項目的環保準入關,決不能讓“兩高一資”項目和低水平重復建設項目重新抬頭。具體采取了以下措施:一,堅持有保有壓,為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建設項目設置一道不可逾越的“防火墻”。歸納起來可概括為“四個不批、三個嚴格”:對于國家明令淘汰、禁止建設、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,一律不批;對于環境污染嚴重,產品質量低劣,高能耗、高物耗、高水耗,污染物不能達標排放的項目,一律不批;對于環境質量不能滿足環境功能區要求、沒有總量指標的項目,一律不批;對于位于自然保護區核心區、緩沖區內的項目,一律不批。嚴格限制審批涉及飲用水源保護區、自然保護區、風景名勝區、重要生態功能區等環境敏感區的項目。嚴格控制高能耗、高污染、高耗資項目建設,杜絕已被淘汰的項目以技術改造、投資拉動等名義恢復生產。嚴格按照總量控制要求,把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作為區域、行業和企業發展的前提條件,使“以新帶老”、“上大壓小”等污染減排措施得到有效落實。不但自己堅持做到這“四個不批、三個嚴格”,而且對地方也提出了明確要求,說得非常清楚,“兩高一資”是條高壓線。第二,抓好環!叭瑫r”及驗收管理,把環評措施落到實處。強化建設項目全過程監管,創新驗收管理機制,充分發揮地方環保部門和各督查中心作用,上下聯動、形成合力。第三,加強重點行業管理,細化準入要求。環保部正在研究制定火電、鋼鐵、水泥、造紙、煤化工、石油化工、農藥等行業環評審批和技術審查原則,明確相關行業環保準入要求和鼓勵使用的環保工藝、技術等!吨袊|量報》 |